学习动态
2022-09-29
2964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,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,全国38个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。我校优秀校友、全国劳动模范、中铁十九局一级专家兼兰渝铁路项目部1标三工区总工程师李绍杰光荣当选。
李绍杰是我校前身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工民建8912班学生,中共党员。参加工作以来,他时刻将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扛在肩上,发扬不怕吃苦、勇于担当、顽强奋斗的精神,刻苦钻研、攻坚科技难题。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中,他带领团队坚守8年,成功破解“国内罕见、世界难题”,开创六级围岩领域隧道施工先河。他主持攻关的《超前辐射状降水通道系统》等4项研究成果,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。他先后荣获“中央企业劳动模范”、中国铁建“六好”党员标兵、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“火车头奖章”等荣誉。2020年11月,李绍杰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敢于挑战 潜心钻研攻克难题
李绍杰是一个讲责任、敢担当、不服输的人,从业30年,他以实际行动诠释“敬业、精益、专注、创新”的工匠精神,奋斗在施工一线,攻克施工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。
2010年,在修建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时,距离隧道还有173米完工时,隧道却出现大量突水涌沙的情况,施工一度陷入停滞状态。国内外专家深入现场“号脉会诊”,隧道被定性为“国内罕见、世界难题”,一位德国专家甚至断言:“人类不可能在这种地质中打隧道。”
面对严峻挑战,李绍杰并未服输,他不相信这个问题无解,也不想兰渝铁路因此绕道。他率领科技攻关小组,查阅大量资料,不断吸取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,针对隧道水害的产生机理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,找出了变化规律,尝试不同的降水方案。
经过4年的艰难探索,李绍杰摸索出了CRD六部、双侧壁九部工法施工,以其科学性和适用性为攻克胡麻岭隧道奠定了基础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7年6月19日,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,李绍杰团队终于攻克了“世界难题”,迎来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全面贯通的激动时刻。
勇于奉献 身先士卒执着坚守
在工作中,李绍杰始终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,时刻发扬共产党员不怕吃苦,越艰难越向前的精神。为解决胡麻岭隧道“富水粉细砂”地质难题,李绍杰常住在隧道洞口,无数次邀请隧道专家 “会诊”,无数次研究方案,经常一整天都是一身水一身泥。时间久了,他的腰脱愈加严重,有时候站都站不起来,但他仍忍着疼痛坚持进隧道。由于隧道内外温差大,累月的辛劳导致李绍杰免疫力降低,曾在一个月时间内,他先后3次重感冒,高烧42度,项目部领导让他住院治疗,可他却不放心隧道内情况,每天吃完药就坚持到现场研究方案,解决施工难题。
自随项目进场,李绍杰连续7个春节都坚守在施工现场,连母亲病危时都没能在床前尽孝。他对工作高度负责、极度敬业的精神为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。他身先士卒,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深深鼓舞了一线职工。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李绍杰团队提前完成任务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示范引领 攻坚创新发扬劳模精神
为充分发挥劳模的榜样示范作用,助力项目施工生产,攻克科技难题,推进技术创新,2021年5月,李绍杰在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工会的支持下,在南充过境高速SG1标项目部创建了李绍杰劳模创新工作室。
工作室创建以来,始终秉承着“弘扬创新精神,引领时代创新”的理念,坚持以劳模的先进性带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,为职工提供平台。李绍杰本人更是积极参与到员工学习培训、公司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工作中,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提升整体业务素质,培养更多的岗位能手。围绕施工生产经营任务开展技术创新、科技攻关,优化施工方案,提高施工效率,更好地服务施工生产。
如今,李绍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公司破解技术难题的“科研所”,推动技术进步的“加速器”,培养技能人才的“大学校”,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的“发动机”。
优秀校友李绍杰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,以他的执着坚守诠释了铁建人的责任担当。他以身作则,示范引领了更多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、攻坚克难,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李绍杰是中国铁建人的骄傲,更是我们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骄傲。希望我们能在优秀校友模范精神的引领下,以青春之热血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,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以奋斗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文字:李硕
校对:李琳琳
排版:宋君成
审核:何鹏
来源:党委宣传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