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委书记王诚勇同志在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上的发言(摘要)

领导讲话

2015-05-20

4084

为官不能不为

    ——政府工作报告有感

王诚勇

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,报告中两次提及“为官不为”问题。

一次是在回顾2014年工作时,李克强表示,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,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,有的为官不为,在其位不谋其政,该办的事不办。我们要直面问题,安不忘危,治不忘乱,勇于担当,不辱历史使命,不负人民重托。

  一次是谈及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李克强说,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,狠抓贯彻落实,创造性开展工作。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,对实绩突出的,要大力褒奖;对工作不力的,要约谈诫勉;对为官不为、懒政怠政的,要公开曝光、坚决追究责任。可见,为官不为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警觉和重视,治理迫在眉睫。

一、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

一是不愿作为当“逍遥官”。有些党员干部觉得要求严了,“当官没劲了”,因此安于现状,得过且过,工作热情减弱,进取意识淡化,在岗找不到感觉,抱着“只要不出事、宁愿不做事”的心态。

二是不会作为当“平庸官”。有些党员干部存在“能力恐慌”“本领恐慌”,缺乏真本事、硬功夫,对深化改革、调整结构、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、不学习、不钻研,新的办法不多、工作思路不宽。

三是不敢作为当“推诿官”。一怕工作失误、冒风险,担心踩到红线、触犯规则,把“不出事”作为最大原则;二怕触及利益、得罪人,担心引火烧身、担心承担责任,畏首畏尾、缩手缩脚、患得患失;三怕媒体炒作、成热点,不善于、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总结出为官不为“五型”:“打盹型”,精神萎靡不振,遇事装聋作哑;“木偶型”,工作不推不动,甚至推而不动;“太极型”,有问题左躲右闪,遇矛盾上推下卸;“比划型”,用会议贯彻会议,以文件落实文件;“说唱型”,动口不动手,务虚不务实。

二、为官不为的成因

一是科学政绩观的评价标准,让一贯懒政怠政的官员浮出水面。过去以“GDP”论英雄的畸形政绩观影响下,许多官员似乎干了很多事情,但只不过是数字好看,并没有真正惠及民生。畸形政绩观被打破后,花拳绣腿不再时兴,让一部分官员的慵懒行为原形毕露,这恰是党和政府进步的表现。

二是面对由改革调整带来的经济新常态、为官新状态,一些党员干部不适应,表现为“为官不为”、“廉而不勤”。这种情况虽然不多,但其传染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,任其泛滥成灾,势必会污染风清气正、干净干事的官场环境,更会阻碍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。

另外,也存在一些官员“想干事儿又怕干错事儿”,或“没有领导批示不敢干事”的情况。所谓“做多错多”、“无功无过”,干脆不做。

三、为官不为的危害

一是“为官不为”影响“新常态”下的改革发展全局。“经济换挡、爬坡过坎更需要改革快马加鞭,如果干部"为官不为",不仅关乎党风政风,甚至影响、破坏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的全局。正如总理所言,“懒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‘最先一公里’和落地生根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,降低了政府公信力”。

在两会前召开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,李克强谈到两种值得警惕的反常现象,都与为官不为密切相关。第一,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,发现有大量资金沉淀;一方面民生需求“嗷嗷待哺”,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却趴在账上“呼呼大睡”。第二,去年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;全国建设用地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%左右。“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”。在 41日 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他再度部署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。但这次,会议明确提出“对工作不力的严肃追责”。

二是“为官不为”也是腐败,从反对“乱作为”走向反对“不作为”。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,过去,一些干部无利不起早,没利不当官。如今,他们对“新底线”“新规矩”表现出不适应,大谈所谓“为官不易”,这其实是在撒娇。

首先,养痈成患,最终酿成“塌方式腐败”恶果。山西就是典型例证。两会期间,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坦言,山西的严重腐败“是一坨一坨的”,“现在一查就是一帮,一动就塌方”。他指出,山西发生严重的腐败问题,主要有四点原因:一是党不管党,没有从严治党;二是没有从严治吏,权力失控;三是没有拧紧总开关,道德塌方;四是没有从严查处,养虎为患。四点原因,归结为一点,其实就是:党委没有负起主体责任、纪委没有负起监督责任;说白了,就是为官不为惹的祸。

其次,稀释反腐红利,给人造成反腐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的错觉。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指出,随着反腐力度加大,有的干部礼不收了、饭不吃了、红包不收了,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,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;原来托托人还能解决的事情,现在反而常常被无限期搁置。这种现象,很容易令人产生反腐遏制了乱作为,反过来却又助长了不作为的误解,让人感觉反腐并未给自己真正带来实惠,反而带来了新的不便。

如果将腐败比作党和政府肌体上的明显硬伤,那么为官不为则是党和政府肌体内的潜伏病菌。正是意识到这一点,一段时间以来,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: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,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!

百姓的事该解决的没有解决,脱离了群众路线,浪费政府资源,加深党群矛盾,损害国家、人民利益,危害江山社稷。有人说,为官不为比吃空饷危害更大。

早在去年108日,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,就对为官不为问题做了论述。习近平说,当前,所谓“为官不易”、“为官不为”问题引起社会关注,要深入分析,搞好正面引导,加强责任追究。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,自当在其位谋其政,既廉又勤,既干净又干事。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、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,就要“为官不易”,那是境界不高、不负责任的表现。这一点,要向广大干部讲清楚。我们做人一世,为官一任,要有肝胆,要有担当精神,应该对“为官不为”感到羞耻,应该予以严肃批评。我一再强调,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、严以用权、严以律己,谋事要实、创业要实、做人要实。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,也是党员、干部的修身之本、为政之道、成事之要。我们现在对党员、干部的要求是不是过严了?答案是否定的。很多要求早就有了,是最基本的要求。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,而是失之于宽、失之于软,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。

四、如何治理为官不为

一要加强教育。尤其要纠正“不做事没事、做事会出事”、“不求有功、但求无过”等错误认识,摒弃为官不为,倡导勤政为民。

二要完善制度,科学监管。“治懒”不能刮风,应当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,这就需要为官员理出“权力清单”和“责任清单”,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,着重于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、考核机制、问责机制,逐步建立长效机制。

三要严格问责、奖优罚劣。慵懒难治的根本症结在于药力不足。这就需要引入竞争和奖惩机制,比如提高用人质量、疏通出口通道、褒奖勤政有为、诫勉工作不力、曝光为官不为、追责失职渎职等。

今年2月国务院第三次廉政会议强调  身在岗位不作为,拿着俸禄不干事;懒政庸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。要严肃问责,对不敢抓、不敢管、尸位素餐、碌碌无为的干部,坚决采取组织措施,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。